保洁员张立兴正在海滩出勤,一手拿着垃圾夹,一手拎着装垃圾的网兜。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杜光楠:记者在基层,带您看项目,我现在是来到了津兴铁路二期的榆安三号隧道,我们现在看到,整个盾构机已经是破土而出,这也标志着津兴铁路二期的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成了,为津兴铁路全线的贯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全媒体系列报道《重点项目强引领 增动能》,今天带您走进津兴铁路建设现场,看不断提速中的轨道上的京津冀。
从2020年8月开工建设到现在,项目遇到的施工难题一个接着一个,之所以能够一一克服、顺利推进,多亏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周到服务。如今轨道上的京津冀愈发清晰。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杜光楠:城市群的发展,都秉承着要相融、道先通的朴素理念。项目总投资116.5亿元,设计时速250km,东起天津西站,西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站,途径廊坊境内的胜芳站、安次站、永清东站和固安东站,全长100.79公里,近60%在我省境内。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津兴城际铁路一期工程轨道全部铺设完毕,预计年底实现通车运营。
廊坊发改委基础产业科负责人 王威:我们抽调了8名业务骨干,成立了一个津兴城际铁路项目服务专班,由专班人员对接项目,保障项目建设顺利。针对隧道横跨永定河,地表沉降控制难度大、地层稳定性差等诸多施工难点,施工方建立了大数据分析模型库,精准控制土仓压力,让智慧建造赋能施工管理。在新风系统中,我们采用间接蒸发冷却等低碳技术,创新建设了模块化集装箱机房、园林化生态大厅,实现了非机房区域超低能耗。
用水、用气和用电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远远望去,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建筑东立面呈拱形,与湖景水面中的倒影光影融合,宛若一只眼睛。雄安新区已初步建成边缘计算、云计算、超级计算等多种算力设施,是雄安数字孪生城市运行服务系统的算力基座,为打造云上雄安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巴士具有无人驾驶功能,结合高精度地图定位,可识别红绿灯、车道标线等,自动做出跟车、超车、变道、紧急停车等动作。
走进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内部,巨大的电子屏上,展示了雄安新区各类智能化应用场景。雄安新区通过应用无人机、无人船以及5G、北斗等技术,在白洋淀建设了集水文、水质、气象、空气质量等多种生态数据监测为一体的智慧监测体系,助力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获得许可后,雄安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独居老人的用水、用气、用电情况,对他们的生活状态进行综合研判,快速及时地提供帮扶和救助,排除风险隐患。独居老人是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的重点监护对象。在容东片区的数字道路上,红灰相间的智能网联巴士在测试运行。七月的白洋淀,碧波荡漾。
7月18日拍摄的雄安之眼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针对居家老年人群体需求,依托雄安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我们积极打造智慧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医疗保健等多种服务。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袁晓东说。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现象,是数字城市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难题。
该中心通过构建综合数据平台,将雄安新区各部门的数据汇聚起来,对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实现公共数据跨地区、跨部门的共享共用,提升数据资源使用效益。智慧社区建设的稳步推进,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社区服务。
7月18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北主题采访团,来到位于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和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结合点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感受正拔节生长的云上雄安的独特魅力。据介绍,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是雄安新区批复的唯一一个大型永久性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规划建设3620个机柜,一期532个机柜已建成投产。
一旦独居老人家中长时间没有用水,雄安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就会自动发出预警,收到信息的社区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上门查看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如何及时处理树木意外倒伏、电瓶车乱停放等问题?立足城市治理、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雄安新区积极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可对道路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实现了城市问题的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快速解决。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信息系统部高级工程师陈金窗说。河北日报记者 耿 辉摄街头流动的无人驾驶汽车、便捷的政务智慧服务、有序的社区智慧管理在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从公共服务到日常生活,智能化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河北日报记者贡宪云 霍相博)。数字城市发展离不开算力支撑。
数据中心耗能大,节能减排是关键。因此,该中心被称为雄安之眼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时指出,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据了解,煤炭港区五期工程已入选省重点前期项目,拟采用筒仓装卸生产工艺,规划建设18座储煤筒仓、4个7万吨级散货泊位、2套O型四翻式翻车机线以及重车场、空车场等配套设施。
项目初步确定建设期约为30个月,建成后,预计年均煤炭装船量提升5000万吨、堆场容量增加54万吨,可有效满足新增货物吞吐量要求,进一步释放生产潜力,为持续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作出积极贡献。黄骅港煤炭港区将新建4个7万吨级散货泊位目前工程项目通过评审,建成后预计年均煤炭装船量提升5000万吨本报讯(记者刘杰)日前,黄骅港煤炭港区五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为后续开工奠定了基础。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市及港口单位加快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步伐。据了解,黄骅港煤炭港区已完成四期工程,拥有煤炭泊位17个、杂货泊位4个、油品泊位1个,每年约30%的北方煤炭从这里出海,年煤炭装船量2亿吨以上,是目前国内煤炭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矿山修复后,这个果园的建设不仅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还让我们吃上了绿色无污染的水果。经过数年的努力,因不规范开采造成裸露的3792亩白茬山全部治理修复,重现绿色生机。
唐山三友矿山有限公司实施的矿山修复工程只是古冶区生态修复工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你看,原来的白茬山都变成了景观带、花果园。
自2005年起,该公司克服露天石灰石矿山边坡高陡、保水性差等因素,在生活生产区和采区安全平台开始恢复治理工作,栽种了杨树、榆树和柿子、李子等各种果树,逐渐让1600亩山地披上绿装。如今,唐山三友矿山公司打造了覆盖北部山区全域的矿山生态公园和山地果园。
目前,该区已修复白茬山586万平方米,已完成采煤塌陷及工矿废弃地复垦4075亩。近年来,唐山三友矿山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绿色矿山,整合收购了周边多家个体矿山,通过合理有序开采、全程无尘绿色生产、生态修复治理等措施,先后投资2.4亿元,高标准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现已完成治理面积近5000亩,让绿色成为三友矿山的底色。
据介绍,这里曾因采矿多年造成山体和地表植被损毁,满目疮痍,严重影响矿区周边群众生活。近年来,该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中,主动扛起生态修复治理的历史责任,将生态修复与复垦复绿有机结合,统筹做好矿山修复、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领域工作,先后投入2.5亿元持续对31家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进行打包施治、投入3.1亿元对北部巍山区域6800亩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治理进度,最大程度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使全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近3年来,该公司集中投资1.7亿元,对采矿作业区以外的全部区域进行了绿化。今年6月通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等级认证,我们公司被评为5A级绿色矿山,成了全国绿色矿山建设标杆单位。
近些年来的矿山修复治理,让这里的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该石灰岩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荣获绿色矿山重大工程一等奖,三友矿山公司也被评为绿色矿山(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昔日的208作业平台建成果蔬园,昔日的白茬山披绿变景山。该公司员工张兴达说。
在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中,公司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把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分步骤随着开采同步推进生态修复,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底,修复好了远景采区,实现了秃山变绿山、荒山变景山、穷山变金山的绿色转变。□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徐喆 通讯员 万丽丽7月17日清晨,正在唐山三友矿山有限公司慢行步道上跑步的肖国阔只听嗖的一声,定睛一看,原来是惊起一只山鸡。